1、行業(yè)定義
北糧南運是指將東北產糧區(qū)的糧食通過現(xiàn)代物流網絡(包括水路、公路、鐵路等)運往南方各地,主要是東南沿海地區(qū)的過程。北糧南運是中國糧食流通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和推動農業(yè)現(xiàn)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2、研究結論
調研報告指出,由于南北方糧食生產發(fā)展和消費增長及結構水平不平衡,導致南方糧食產生缺口而北方糧食有剩余。南方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速度太快,導致耕地面積減少的速度也太快,無法保障必需的口糧。早在21世紀初,南方地區(qū)就提出了東北大糧袋的構想。之后幾年,南北雙方便開始緊密的加強糧食產銷合作。
北糧南運初期,繁瑣的糧食運輸增加了糧食成本,間接地推高了糧食價格。北方地區(qū)的有限的糧食產量也限制了糧食的可調出量,種種因素導致北糧南運發(fā)展緩慢。隨著農業(yè)技術的提高,東北地區(qū)的糧食產量不斷提高,海路運輸建設也在一系列的政策作用下發(fā)展起來。目前,吞吐量巨大的海港,錯綜復雜的鐵路網,已成為北糧南運的重要支撐。
3、中國北糧南運市場主要企業(yè)名單及介紹
3.1 成都市糧油儲備(物流)中心
地處內陸的成都,糧食流入主要依靠鐵路。近幾年,通過鐵路進入四川的糧食呈增長趨勢。統(tǒng)計顯示,2011年通過鐵路入川的糧食已超過1100萬噸,進入成都的糧食已達350萬噸。打通糧食鐵路運輸瓶頸、實現(xiàn)糧食有序流入對于保障成都糧食需求平衡尤其重要。
在青白江的成都市糧油儲備(物流)中心,14棟15.5萬噸平房倉已經建成,已存糧12萬噸。園區(qū)內,獲得了鐵道部批復的五條鐵路專用線由寶成線引入,蜿蜒進入物流中心,全長3.4公里。目前,有2條已投入營運,其余3條預計在7、8月全部投入使用。再加上園區(qū)內的2萬噸立筒庫、4萬噸罩棚倉及高站臺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主產區(qū)糧食快速進入成都的通道和對外糧食物流節(jié)點,形成西部最大的糧食物流中心。
3.2 湖南金霞糧食物流園中心
園區(qū)占地面積近1平方公里,園區(qū)整體倉容達53萬噸。東邊緊鄰長沙火車貨運新北站,西邊有自建的碼頭,市區(qū)主干道芙蓉北路貫穿園區(qū),黃花機場到這里就半個小時車程。公鐵水空聯(lián)運一體化物流網絡是園區(qū)最大的優(yōu)勢。正是基于這一基礎,國家發(fā)改委在多次考察后敲定金霞糧食物流園為“北糧南運”南方首個戰(zhàn)略節(jié)點。集團已與中糧集團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現(xiàn)在園區(qū)已全面投入使用,散糧對接設備調試已進入尾聲,中國第一輛“北糧南運”散糧專列近期將由東北直通這里。
在園區(qū)鐵路物流片區(qū)有4.4公里的鐵路專用線、配套立筒庫、淺圓倉、平房倉、周轉倉等各式儲存中轉設施已投入使用。據(jù)介紹,鐵路專用線設計有散裝散卸功能,年貨物中轉量可達350萬噸,將全面開展糧食“四散化”物流業(yè)務,在南方地區(qū)率先實現(xiàn)由“包糧運輸”向“四散化運輸”的突破,這標志著湖南糧食物流由傳統(tǒng)運輸模式向現(xiàn)代物流模式的重要轉型,將加快推進南方糧食“四散化”物流業(yè)務的開展,進一步降低糧食物流成本,提高糧食物流效益。”
4、北糧南運產品分類及市場分析
北糧南運主要采用以海運為主、公路和鐵路運輸為輔的聯(lián)運方式。由東北糧食主產區(qū)經公路和鐵路將糧食集運到大連、營口、錦州各港,再裝船海運至東南沿海各港。因此,根據(jù)我國糧食運輸需求和沿海港口及糧運航線現(xiàn)狀選擇合適的糧食運輸船型,對滿足國內糧食需求及保持糧價穩(wěn)定具有戰(zhàn)略意義。
從現(xiàn)狀看,全國僅有5%的糧庫配備了散糧裝卸設施,散糧運輸工具發(fā)展落后,不能適應“四散化”作業(yè)的需要,港口壓船、糧庫壓車現(xiàn)象經常發(fā)生。糧食鐵路運輸使用L18專用車裝卸速度快,但東北地區(qū)只有4700輛,每年最多只能運輸1600萬噸糧食,不能滿足年近3500萬噸糧食運輸?shù)男枨?。公路運輸主要依靠社會車輛,不能實現(xiàn)糧食散運。南方內河地區(qū)缺乏定型的散糧駁船和配套的裝卸設備,運輸效益低。
一些重要的物流節(jié)點和樞紐港口,散糧接卸、中轉能力明顯不足,不同功能的糧庫比例不協(xié)調,如儲備庫庫容占87%,而中轉庫庫容只占13%,致使糧食物流資源不能有效利用,有的地方糧庫閑置,而有的卻倉容不足。這些糧食物流設施的差距大大制約了糧食流通的效率。
圖:2015年北糧南運物流通道分析

第一章 中國北糧南運概述
第二章 中國2010-2015玉米產銷市場分析
2.1 中國主要玉米產地分析
2.1.1 遼寧2010-2015玉米產量分析(總產量、商品量)
2.1.2 吉林2010-2015玉米產量分析(總產量、商品量)
2.1.3 黑龍江2010-2015玉米產量分析(總產量、商品量)
2.1.4 內蒙蒙東2010-2015玉米產量分析(總產量、商品量)
2.2 中國主要玉米消費地分析
2.2.1 北京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2 山東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3 江蘇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4 上海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5 浙江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6 福建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7 安徽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8 江西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9 河南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10 湖北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11 湖南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12 四川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13 貴州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14 重慶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15 廣東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16 廣西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2.2.17 云南2010-2015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第三章 中國2010-2015水稻產銷市場分析
3.1 中國主要水稻產地分析
3.1.1 遼寧2010-2015水稻產量分析(總產量、商品量)
3.1.2 吉林2010-2015水稻產量分析(總產量、商品量)
3.1.3 黑龍江2010-2015水稻產量分析(總產量、商品量)
3.1.4 內蒙蒙東2010-2015水稻產量分析(總產量、商品量)
3.2 中國主要水稻消費地分析
3.2.1 北京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2 山東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3 江蘇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4 上海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5 浙江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6 福建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7 安徽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8 江西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9 河南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10 湖北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11 湖南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12 四川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13 貴州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14 重慶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15 廣東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16 廣西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3.2.17 云南2010-2015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分析
第四章 中國2010-2015大米產銷市場分析
4.1 中國主要大米產地分析
4.1.1 遼寧2010-2015大米產量分析
4.1.2 吉林2010-2015大米產量分析
4.1.3 黑龍江2010-2015大米產量分析
4.1.4 內蒙蒙東2010-2015大米產量分析
4.2 中國主要大米消費地分析
4.2.1 北京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2 山東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3 江蘇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4 上海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5 浙江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6 福建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7 安徽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8 江西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9 河南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10 湖北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11 湖南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12 四川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13 貴州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14 重慶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15 廣東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16 廣西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4.2.17 云南2010-2015大米消費量分析(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第五章 中國2016-2021玉米產銷市場預測
5.1 中國主要玉米產地預測
5.1.1 遼寧2016-2021玉米產量預測(總產量、商品量)
5.1.2 吉林2016-2021玉米產量預測(總產量、商品量)
5.1.3 黑龍江2016-2021玉米產量預測(總產量、商品量)
5.1.4 內蒙蒙東2016-2021玉米產量預測(總產量、商品量)
5.2 中國主要玉米消費地預測
5.2.1 北京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2 山東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3 江蘇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4 上海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5 浙江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6 福建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7 安徽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8 江西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9 河南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10 湖北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11 湖南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12 四川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13 貴州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14 重慶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15 廣東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16 廣西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5.2.17 云南2016-2021玉米消費量(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第六章 中國2016-2021水稻產銷市場預測
6.1 中國主要水稻產地預測
6.1.1 遼寧2016-2021水稻產量預測(總產量、商品量)
6.1.2 吉林2016-2021水稻產量預測(總產量、商品量)
6.1.3 黑龍江2016-2021水稻產量預測(總產量、商品量)
6.1.4 內蒙蒙東2016-2021水稻產量預測(總產量、商品量)
6.2 中國主要水稻消費地預測
6.2.1 北京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2 山東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3 江蘇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4 上海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5 浙江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6 福建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7 安徽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8 江西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9 河南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10 湖北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11 湖南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12 四川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13 貴州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14 重慶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15 廣東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16 廣西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6.2.17 云南2016-2021水稻產量、儲備輪換量及消費用途(飼料、食用、食品加工、種子)預測
第七章 中國2016-2021大米產銷市場預測
7.1 中國主要大米產地預測
7.1.1 遼寧2016-2021大米產量預測
7.1.2 吉林2016-2021大米產量預測
7.1.3 黑龍江2016-2021大米產量預測
7.1.4 內蒙蒙東2016-2021大米產量預測
7.2 中國主要大米消費地預測
7.2.1 北京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2 山東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3 江蘇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4 上海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5 浙江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6 福建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7 安徽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8 江西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9 河南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10 湖北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11 湖南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12 四川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13 貴州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14 重慶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15 廣東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16 廣西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7.2.17 云南2016-2021大米消費量預測(產量、調入量、消費量、儲備輪換量)
第八章 “北糧南運”物流通道分析
第九章 “北糧南運”海運物流節(jié)點分析
9.1 北良港分析
9.1.1 北良港基本情況介紹
9.1.2 北良港流量分析
9.2 大連港分析
9.2.1 大連港基本情況介紹
9.2.2 大連港流量分析
9.3 國內其它主要糧食港口統(tǒng)計分析
第十章 “北糧南運”鐵路物流節(jié)點分析
10.1 成都市糧油儲備(物流)中心分析
10.1.1 成都市糧油儲備(物流)中心基本情況介紹
10.1.2 成都市糧油儲備(物流)中心主要糧庫介紹
10.1.3 2010-2015成都市糧油儲備(物流)中心流量分析
10.2 湖南金霞糧食物流園中心分析
10.2.1 湖南金霞糧食物流園中心基本情況介紹
10.2.2 湖南金霞糧食物流園中心主要糧庫介紹
10.2.3 湖南金霞糧食物流園中心流量分析
第十一章 產區(qū)到遼寧港口公路集裝箱量運輸分析
11.1 大連港集裝箱運量、分析
11.2 錦州港集裝箱運量、分析
11.3 丹東港集裝箱運量、分析
11.4 營口港集裝箱運量、分析
11.5 葫蘆島港集裝箱運量、分析
第十二章 信息時代“北糧南運”新形勢分析
12.1 大宗糧食現(xiàn)貨交易網站分析
12.1.1 中華糧網
12.1.2 北大荒現(xiàn)代農業(yè)商品交易中心
12.1.3 大連北方糧食交易市場
12.1.4 中國玉米市場
12.1.5 中華食物網
12.1.6 糧達網
12.1.7 天下糧倉網
12.1.8 華南糧網
12.1.9 買糧網
12.2 糧食電子商務交易情況(交易方式、年交易數(shù)量、安全交易情況和物流服務方式)分析